零点看书 > 最强军火之王 > 第240章 山路崎岖

第240章 山路崎岖


一号营地在雪线下方,其实就是山腰上一块面积大约五百平方米的平台。

        不是什么登山者营地,而是军事营地。

        说是营地,其实什么都没有,只是平整了地面,能让直升机起降,主要为上下山的边防官兵提供临时落脚的地方。

        费了好大的劲,直升机才飞上平台。

        三架直升机没有停留,在放下人员之后立即飞走了。

        从这里开始就只能徒步前行。

        此时,王栋才明白,为什么不能走“血泪小道”。

        一号营地在卡吉尔山口西北,得翻过前面那座山峰,而条件较好的“血泪小道”从南面绕过山峰。

        南面是印控区。

        在一号营地就能清楚的看到,印军在面向“血泪小道”一侧的山坡上修建了哨所,还有很多看上去像是机枪堡垒的阵地。

        因为印军哨所的地势稍微高一点,所以能够有效的压制“血泪小道”。

        反过来,在巴控区这边,却没有这么理想的条件。

        距离不到两千米,别说是狙击手,只需要部署几挺重机枪就能封锁“血泪小道”,让巴军有去无回。

        “殉难者小道”在山峰另外一侧,避开了印军哨所。

        只是,条件极为恶劣。

        按照穆沙拉夫的说法,当年的卡吉尔山口炮战中,因为“血泪小道”被印军封锁,为了向山上的哨所运送弹药与事务,工程兵不顾个人安危,冒着巨大风险开辟了这条小道,十多名官兵为国殉难。

        炮战结束后,巴基斯坦军方在此修建了一座烈士陵园。

        “殉难者小道”也由此得名。

        与“血泪小道”相比,“殉难者小道”要翻越三处隘口,坡度极为陡峭,路面的落差也更大。

        其中被巴军称为“暴风口”的隘口,海拔高度为五千一百米,超过了雪线。

        即便在盛夏,“暴风口”的积雪也不会融化。

        与积雪相比,常年不断的狂风才是真正的威胁。

        翻过去的问题不是很大,只是受体力限制,必须把负重控制在二十千克以内,特种兵也不例外。

        东西带多了,就算爬上去也会累趴下。

        和平时期,准确的说是在没有冲突的时候,巴军都是通过“血泪小道”向山上的哨所运送给养。

        可以说,没人愿意去“殉难者小道”冒险。

        也正是如此,印军始终不清楚“殉难者小道”的具体情况,只知道这边有一条上山的道路。

        其实,在一号营地,王栋就清楚的认识到,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多么的渺小。

        印军的哨所就在对面山坡上,看上去触手可及,却在两千多米之外,没人能够逾越这道天堑。

        巴军打不过去,印军同样打不过来。

        隔着深达上千米的山谷,双方官兵能做的,也只是放冷枪,给对方制造一些麻烦,或者说显示自身的存在。

        一番准备之后,队伍就出发了。

        按照穆沙拉夫的要求,王栋等人都把负重控制在了二十千克以内,减少的主要是弹药与口粮。

        哨所有弹药库,储备了足够的枪弹。

        至于食物,在这里能保存数年之久。

        卸掉的弹药物资全都留在一号营地,放在一处洼地里面,然后用岩石压住,以面被狂风刮走。

        印军过不来,不用担心弹药物资被敌人窃走。

        因为要赶在天黑前到达海拔四千五百米的二号营地,所以队伍的行进速度很快。

        从穆沙拉夫那里,王栋得知,因为要翻越“暴风口”等隘口,所以从二号营地出发要走一整天才能到达哨所。

        如果不能在天黑前到达二号营地,就得多耽搁一天时间。

        其实,这也正是巴军平时不走“殉难者小道”的原因之一,因为走“血泪小道”只需要半天时间。

        已是下午,离天黑最多还有四个小时。

        傍晚,王栋他们顺利到达二号营地。

        仍然是一块山腰上的平台,只是更加狭小,面积在一百平方米左右,最多能让一个连的官兵落脚。

        一路过来,王栋发现,所谓的“小道”根本不存在。

        如果没有巴基斯坦工程兵留下的路标,以及在岩石上开凿出的梯步,没人会认为这里有一条山道。

        环境如此恶劣,条件如此艰苦,修建这条道路有什么意义?

        难道说,山上的哨所有巨大的战略价值?

        因为明天还要赶路,所以在吃了晚饭后,大家就各自去休息了。

        侯赛因少校率领的巴基斯坦特种兵很有纪律,经验也十分丰富,肯定经常来这里执行任务。

        山地作战,第一原则就是保存体力。

        不要说做没有意义的事情,即便是交谈,也会浪费体力。

        或许,这正是侯赛因少校沉默寡言,穆沙拉夫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原因。

        还好,王栋带来的行动人员大多来自巴基斯坦特种部队,谢初越等人更是华夏的精锐特种兵。

        如果说在此之前,侯赛因对王栋他们的能力还存在怀疑。

        白天一路走过来,他至少不再担心王栋等人的体力。

        半夜,一声巨响把王栋从睡梦中惊醒。

        开始,他还认为是在做梦。

        只是,看到四周的人员全都醒了过来,王栋立即意识到不是在做梦。

        “不要惊慌,大家都留在原地。”

        “发生什么事了?”王栋对已经爬起来的穆沙拉夫问了一句。

        “不清楚,也许是雪崩。”

        雪崩?

        王栋暗自一惊,现在是初夏,气温回暖,而且来自印度洋的热气流北上,正是雪崩高发时期。

        其实,这也是双方边防官兵喜欢在盛夏时节搞事情的关键所在。

        再过一个多月,在积雪融化之后,发生雪崩的概率就会大幅度降低,向山上运送物资也更加容易。

        半个小时之后,两名特种兵跑了回来。

        被穆沙拉夫说中了,前方发生了雪崩,小道已被堵死,而且很有可能会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

        就算没有发生地质灾害,也无法在一天之内赶到哨所。

        如果要在山上过夜,特别是在翻过“暴风口”之前停下来,恐怕没人能活着到达山上的哨所。

        很简单,在“暴风口”附近,夜间气温将降到零下三十摄氏度,而巴基斯坦特种部队的防寒服在气温低于零下二十摄氏度的时候会失去保暖效果,此外到了山上,也不要指望升火取暖。


  https://www.lingdianksw8.com/2/2670/10879847.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om。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