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古远书 > 连城铁壁(四)

连城铁壁(四)


六月,夏至日刚刚过去。

        噼里啪啦的鞭炮爆裂声在白茫茫的柳絮中响得清脆而欢闹,笑声和拍掌声也响成了一片。

        恢弘的府邸外燃着一堆熊熊大火,家奴们把成捆的细竹投入火焰中,竹节遇火即爆,就是长安城民俗所谓的“夏闹”。

        这种习俗缘起于上古时期人们用烟味驱赶夏季铺天盖地的蝗虫。

        围观叫好的多半是长安城里面各个深宅大院里的世家女眷,都是重锦的宫裙,江南的轻纱,坦然露出粉雕玉砌般的胸口,嬉笑怒骂中裙钗散乱,玉臂纵横。除了节庆,能给这些女眷们如此放肆的机会不多。

        富人嬉闹,达官把盏,王公对弈,可谓泰和。

        而饥肠辘辘的贫苦人是不得靠近府邸的,穷富不同命。

        东街的民巷口有各家的家奴摆下了粥场铺子,有热腾腾的热粥赈济。

        也亏得原野大帝曾下立规矩,官宦施粥,如果米粥的浓厚不能让筷子插进粥面而不倒,也就别想要脑袋了。

        厚粥的确能让饥民吃饱,因此,长长的队伍排到了一里半之外,饥肠辘辘的人多久都愿意等。

        一粥、一饭、一命,别管怎么着,能活过一天就是多挣了一天。

        庆利十年夏,六月七日,皇城天荒城内的所有柳树都在同一时间飘絮,是夜,月明如昼,雀湖黄雀疑是天晓,皆离巢飞鸣!

        有大臣上书说是百年不遇的盛世,所以有祥瑞降下,而钦天监的博士们却纷纷沉默。在一整片的歌功颂德中突然冒出来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会得到怎样的下场,他们知道。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概莫如是。

        古国原有诸侯十六国。经历颜不党篡逆之后,原野大帝改弦更张,非李姓皇族,不封地,不封王。

        这种做法在初期原野大帝在日,政通人和时期,确实巩固了统治,而且聚拢了皇室人心。可是,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乃是常理,迁延日久,李家人的心也会不齐的。

        如今,古国有十位王爷,十个封国,而皇帝真正可以掌权的,只是首都长安所在的雍州,一片浩大的“王域”。

        帝都长安城就坐落在群山的天然屏障后,四面雄关围绕,固若金汤吧,是整个古国权力的心脏。

        各路封国和北国都会按时前往长安城朝贡,外人无法得到封地和兵马的情况下,李家的统治似乎无比稳固,但是堡垒往往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

        年初时,当今古国皇帝患了恶疾,染上肺病,本就不是刀马皇帝而是守成之君的他,身体每况愈下,太子李佰霖尚未成年,十大封国李姓王爷们的目光全部投向了长安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在盼望着变故的到来。

        十大封国中军力最强者当属“凉王”李恭谨,他的封地在古国西北边疆的凉州,凉州属于古国军事重地,因为这里与邪月教的领地接壤,是抵抗邪月教进攻的第一道防线,连城璧六镇之中石头城、西陉关、新城关三处皆在凉州境内,古国有一半的兵马在凉州镇守,也证明了李恭谨这位凉州王爷很有可能拥有比朝廷更加强大的军力。

        “凉王”李恭谨是当今古国皇帝李恭景的亲弟弟,太后所出一共有四个儿女,长公主李恭柔,长子李恭景、次子李恭谨、小儿李恭傅。

        虽然皇位传给的是李恭景,但是四姐弟中最受太后喜爱的,要属李恭谨。

        老太后的心思有偏有向,她多次提出要皇帝在自己驾崩后传位给他那个“凉王”弟弟,效仿古人贤王来个所谓的“兄终弟及”。违背古国自太祖皇帝开国以来所创下的“父死子继”之传位规格。

        在皇帝的身体虚弱,每况愈下时,老太后和“凉王”李恭谨的心思,只怕是更加的活泛了。

        太子李佰霖的地位就是如此的尴尬,虽然在朝廷内外,这位尚未成年的太子口碑都不错,可是和他的那位“凉王”小叔叔和太后奶奶相比,他还是太嫩了。

        朝中的大臣,支持皇帝和太子的,自然不少,可是太后的势力仍然不可小觑,毕竟她老人家可是天底下唯一能压得动皇帝陛下的人,她老人家也不是什么简单的老太太,她们刘氏的势力在朝廷上数一数二。

        再者,太子爷在凉州的小叔叔他的手里捏着古国在西北的全部精兵,而且古国唯一可以匹敌北国的骑兵就在凉州。

        “凉王”李恭谨在凉州经营了多年,论实力,他坐拥雄兵猛将数十万,论军功,在古国的西北边境他多年间打退了邪月教军队的进攻,是十位古国王爷里面最有军功的一位,论支持者,他母亲老太后的刘氏人脉且先不论,他本人广招天下贤士侠客,素有“贤王”之名。

        这且不论,他“凉王”李恭谨自己在朝廷上的实力也不可小觑,而且他最大的助力还是其他封国的助力。

        古国共有十位王爷,十个封国。

        “凉王”李恭谨,封地为凉州,辖武功郡、苦水郡、金山郡、浮屠郡、夜明郡、梧桐郡等十郡,虽然地处偏远,但是实力最强,尤其是其手握之军力,为各封国之最!

        “蜀王”李峰罡,封地为益州全境,下辖一百四十六县,为各路封国中封地最大,最为富庶的。是当今皇上皇叔,封地为益州“天府之国”,老成持重,民殷国富。

        “齐王”李恭傅,封地为徐州,地处古国东部沿海,享受山海渔盐之利,论富庶程度仅次于“蜀王”李峰罡,其擅长航海经商,与海外各国互通有无,但是为人跋扈骄纵,口碑不佳。

        “燕王”李恭虞,封地为古国北境幽州,辖渔阳、上郡、龙城、辽西、辽东五郡,因地处北国北部苦寒之地,为各路封国最为贫穷之封国,统领北国东北部防务。

        “南王”李恭鹿,封地为益州之南,昆玉湖畔南中之地,乃是昔日叛贼颜不党旧地,异族杂居,当地土著至今不拜天子,蔑视朝廷,但气候不同,出产多为珍奇异物,下辖安南、越嶲、朱提、建宁、永昌、昆玉、兴沙七郡,镇守南疆。

        “福王”李恭墨,封地为扬州寿春郡,其人醉心书法金石,走火入魔,不问春秋,不理国事,荒唐至极。

        “越王”李峰贾,封地为交州南海、阳溯、象郡三地,为当今皇叔,统辖古国交州海军,忠心耿耿。

        “吴王”李恭维,封地为九江郡、安国郡、庐山郡、丹顶郡、合浦郡、锦章郡六郡,所辖江南地区大兴文教,多出文人墨客,朝廷官员十中有七为此地之人。

        “晋王”李恭川,封地为冀州并阳郡,封地最小,但是因其为人古道热肠,侠义满怀,素被人称之为“侠王”。

        “赵王”李恭穆,封地为冀州中山郡、月平郡,为人怯懦,胆小怕事,依附“凉王”李恭谨。

        这十位王爷之中,拥有大军军权的共有五位,“凉王”自不必说。其中,“越王”李峰贾、“南王”李恭鹿忠于朝廷,“燕王”李恭虞拥兵自重,“蜀王”李峰罡自成一派。

        总的看来,似乎朝廷还是占着便宜的,但是其他王爷之中,“赵王”依附“凉王”李恭谨,“越王”李峰贾与“南王”李恭鹿远在西南边陲,作用有限,实际上,还是“凉王”李恭谨占先。

        说句实话,当今皇帝不怕自己这个手握重兵的弟弟,全天下除了太后以外,也只有他可以震得住这个弟弟。

        可是,他有朝一日归天,身为太子的李佰霖,如何与他这位叔叔对抗?

        虽然李佰霖也不是无能之辈,可是和他的叔叔相比,他还是太年轻了。文治武功都比不上他的叔叔,倘若他叔叔真的要和他争天下,他又如何能是对手!

        无情最是帝王家,这句话虽然说着轻飘飘的,但是却古今回响不绝,其间包含着多少爱恨情仇、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往事啊!

        皇帝不得不为自己的儿子做个打算,他们需要外援,他们父子都需要外援,皇帝需要外援来帮他制衡自己的母亲,当今的老太后。

        而太子李佰霖也需要一个外援,能够在他父皇百年之后,使他的叔叔“凉王”李恭谨不敢轻举妄动的外援。

        只是,在古国境内,似乎没有任何一个臣子,或者是任何一个皇族能当的了这个外援

        而在这一时间,皇帝的目光突然转换到了遥远的寒城关以外,以北,那片广袤的地区,连他自己有没有到达过,只是在传说中听说过的地方。

        于是乎,当今古国太子李佰霖就做出了一个近百年来,所有太子谁都没有做过的事情——出访北国。

        毕竟,太子是一国的储君,关系到古国的未来

        而实际上,正是因为太子是国之储君,关系到古国的未来,李佰霖才必须前往北国不可,无论其他


  https://www.lingdianksw8.com/91114/91114213/65465600.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om。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