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京弈梦华 > (一百五十)变节求位(下)

(一百五十)变节求位(下)


  云龙呵呵笑道:“前辈平时待人这么直白吗?那我岂不是很荣幸,屡屡让您赐教。”

  “你不一样。”杨度倒着茶,指指琴说:“你给的东西更贵重。古琴谱,还有这些江南的花茶。”

  “这值什么?”

  “千金难买我心头好。”杨度举起杯子笑道。

  两人喝了一回茶,云龙忽然想起什么,问道:“前辈给丁谓王钦出过主意吗?”

  “丁谓自视甚高,又聪明绝顶,怎么会留意我这样的人?”杨度见云龙意味深长地望着他,坦然道:“我明白你的意思。我家老爷几十年就教我一条:再审时度势左右逢源,也不能泯灭了良心、助纣为虐。寇公是我敬佩的人,更何况,眼下除了他怕是没人能主持大局。”

  云龙依言去泰山找到魏野,说明来意。魏野仍是不愿意出山面圣,就写了两句诗交给云龙,让他在门口大声朗读三遍。

  诗是赠给寇准的: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

  寇准奢华的生活历来被人诟病,可他从未贪污过一分钱,他也从未为自己建过一座私宅。他为官清正廉洁,在百姓中呼声很高。魏野让云龙在门口大声读三遍,无疑是为了在百姓中传播开来。

  皇上是个重道之人。之前召见魏野都没能如愿,没想到魏野推崇寇准。皇上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或者寇准就是那个千呼万唤出来挽救大局的谢安。

  其实皇上心里明白:寇准毛病不少,却是个一心为公的忠臣。以寇准的才华和气魄是能够震慑住那些小人,让他们有所忌惮,不敢轻易兴风作浪。况且眼看着王钦丁谓两人独大,没有哪一股势力可以制衡他们。从太宗那里学来的平衡之术,眼看就要失衡。失衡最后危急的还是皇权。皇上怎么能不着急?他急需寇准回来掌控大局、牵制王钦丁谓。

  皇上似乎是下了决心,心中轻松地去后宫看刘贵人。刘娥正在那里摆弄一个有些旧的腰鼓。

  皇上看了笑说:“今天怎么想起来它来了?”

  刘娥忙起身笑笑答道:“皇上还记得?”

  “怎么不记得?它还是爱妃和朕的媒人呢。”

  刘娥娇羞地笑着,绵软软地说:“是啊。当年就是因为臣妾跳腰鼓舞,才有幸得遇皇上的。这两年先是燕王去世,又是郭皇后薨逝,好久没跳过了。”

  皇上兴致很好:“国丧已经过去了,今天爱妃再跳一曲给朕开开心。”

  刘娥放下腰鼓,搂着皇上脖子坐在他腿上,不失时机地问道:“皇上有什么喜事?今天看起来这么高兴。”

  皇上一手往刘娥的手上一拍:“朕准备重新启用寇准为相。”

  刘娥心中微微一颤:还真让王钦说中了。在皇上看出来异样之前,刘娥手指弯曲握住了皇上的手,笑道:“难怪人家说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这可真是好事情!”

  说完便起身去给皇上跳鼓舞。刘娥边跳边观察皇上细微的表情变化。她太了解皇上了,皇上不愿意让任何一个臣子的威望超过自己。这句话正是戳中了皇上的软肋。她看出皇上的犹疑。

  一舞终了,刘娥问道:“是臣妾的舞姿退不了吗?皇上怎么心不在焉的?”

  “爱妃,你觉得朕现在召寇准回来怎么样?”

  刘娥仍是坐在皇上怀里,端了杯茶喂给皇上喝,缓缓道:“朝廷上的事,臣妾不懂。臣妾只知道,如果当初臣妾是个大户人家的姑娘,怕是就不会懂得皇上的疼惜。就会和皇上失之交臂的。”

  “爱妃的意思是?”

  刘娥摆弄着皇上的手,道:“臣妾只是觉得寇准之前太不知道感念皇恩,都是因为凡事得来太容易。若是让他去边远苦寒之地历练历练,那时皇上再召他回京。他岂不是对皇上感恩戴德,死心塌地?”

  感恩戴德、死心塌地正是皇上想从寇准那里得到的。寇准太过强势,他忠于的是朝廷却不是皇上本身。

  听此言,天子赵恒白天的恒心又动荡起来——知子莫若父啊,难怪给他改名为恒,以作警醒。而皇上的动荡也正中刘娥和王钦的下怀。

  原来郭皇后去世后,皇上一直想立刘娥为后。可刘娥原本是卖艺的舞女,出身太过微贱,又嫁过人,实在是难登大雅之堂。

  有一日皇上便找到朝中出身世家的大臣刘综,暗示道:“爱卿和后宫刘贵人是近亲,她一个人身在宫中,还是要多走动走动。”

  刘综是山西人,和寇准颇有些交情,耿直的脾气更是如出一辙。刘综一口回绝:“臣家族中并没有女眷在宫中。”

  “你们都是同宗。”皇上更明白地攀扯亲戚关系,试图抬升刘娥的身价。

  刘综答道:“臣是河东路临汾来的。当着大地的神明,臣不敢撒谎。”

  皇上试图给刘娥找个望族的愿望就破灭了。这也原怨不到寇准身上。但立皇后这么大的事,皇上不得不遵从先帝的遗命,去询问顾命大臣的意见。当年的顾命大臣吕端、张永德、曹彬等均已去世,剩下的最有威望的就是寇准。皇上曾派人暗中去询问寇准的态度。寇准只一句话:“刘氏不足以母仪天下。”

  皇上立刘娥为皇后的愿望只能作罢。刘娥就此恨上了寇准。王钦看的明白,提前和刘娥达成了联盟,目的就是要把寇准拒之在京城的门外。

  或许是这一年注定不平静,也或许是像老百姓们说的那样——为君者失德,所以即便祭天祭地,也并没有保佑大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黄河流域蝗灾泛滥。

  皇上虽然立即下令各地官员积极赈灾,可收效甚微。蝗虫来时遮天蔽日,来势汹汹。所过之处,庄稼被啃咬一空。因为没有特别有效的办法,一直未能大规模地止住。

  好在京城附近似乎比别处缓解的都更快些。朝堂上王钦趁机拍马逢迎:“皇上,您看,龙气所在,震慑住了邪气。今早臣经过汴河的时候,见成群的蝗虫飞进河中,以求速死。这正是皇上的功德啊!”

  皇上这几年已经习惯生活在这种逢迎的话中。他听了欣欣然有喜色。

  副宰相王旦却说:“皇上,出现蝗灾那是上天的警示。即使京城的虫灾有所缓解,也要找出原因,好让各地推广才是。毕竟我大宋疆域广阔。不是只有京城是皇上的王土。”

  皇上最不爱听到的就是自己德薄不足以王天下。他之所以喜欢大肆封禅就是心底里最深处的自卑在作祟。他需要这种所谓的大场面、天降祥瑞来彰显自己的英明。其实比起来,太宗当年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取消封禅,才是真正为君者的大境界大格局。

  王旦的奏报自然让皇上心里不痛快。可大灾当前,又不能再搞祭祀活动,皇上只勉强吩咐说:“去查查京城附近是怎么治蝗灾的,推广到各地使用。”

  京城的蝗灾暂时有效地遏制,跟天子的龙气没有半点关系。是京城郊外的一个黑衣蒙面侠客,教百姓在晚上点燃篝火,把大批蝗虫吸引过来,趁机捕杀。只是民间的方法未必入得了王钦等人的法眼。这种还算有效的方法并没有推广。

  又一日朝堂,王钦旧事重提,说起京城的蝗灾减轻一定是皇上的福泽。只是皇上的欣喜之色还在脸上没有完全褪去,就被眼前的一幕吓呆了。他面如土色地瘫坐在龙椅上,继而大呼:“关殿门!快,关殿门!”

  各个笔直站立目不斜视的大臣们还不明就里,就听见一阵嗡嗡之声由远及近。待大臣们回头张望,才发现成群结队的蝗虫犹如海啸一样席卷而来,让人无处躲藏。

  虽然皇上下令关闭殿门,但蝗虫的速度何其之快。殿门闭紧之前,仍是有大群的蝗虫侵袭进殿中。整齐严肃的朝班被蝗虫攻击的骚动起来。官员们失去了往日的风仪,各自拍打躲避起来。

  蝗虫可不管你官大官小,更不分你是臣子还是皇上,肆无忌惮地掠过冕旒,直逼皇上的面门。君臣乱作一团。王钦上奏的龙气所在,变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丢脸的无疑是天子。

  皇上看着狼狈的朝臣,看着一味谄媚让自己尽失颜面的王钦,心中无比愤恨,也又无从发火。毕竟造成这样的局面,他这个做皇帝的有无法逃脱的责任。

  君臣均是尴尬。彼此在心里忖度着该说些什么可以缓解眼前的局面。

  “报——”门外传来侍者的声音。

  “什么事?”皇上没好气地问。

  “回皇上。”皇城戍卫总管曹璨将军朗声回报:“大名府送来八百里加急奏报,说是天降祥瑞。臣不敢怠慢,亲自呈给皇上御览。”

  皇上一听,忙叫:“快,让曹将军进来。”

  曹璨阔步呈给皇上。皇上见包裹的黄绢上用篆书写着祥瑞二字,慌忙打开。这正是他想要的台阶。

  他打开浏览完毕,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大喜。合上奏报,坐在龙椅上静默了片刻,微微笑笑,起身道:“大名府降下天书,给了朕解救蝗灾之法。寇准上报天书有功,从即日起,着令其速速回京,官复原职。主掌一切灭蝗赈灾事务!”

  


  https://www.lingdianksw8.com/100/100300/496451319.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om。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om